搜索
首页 其他

路诗经

1.『诗经』里的"路"字的句子

《郑风》

○遵大路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衤去。无我恶兮,不{宀疌}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宀疌}好也!

《魏风》

○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荬。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秦风》

○渭阳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国风中就这三首,不过大小雅中还有不少,比如《采薇》……

2.《诗经路郑风路子衿》

《诗经·郑风·子衿》译注赏析 题解:女子在城阙盼望情人到来。

原 文 青青子衿,① 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 子宁不嗣音?② 青青子佩,③ 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 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④ 在城阙兮。⑤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注 释 ①子:男子的美称。 衿:即襟,衣领。

②嗣音:传音讯。 ③佩:这里指系佩玉的绶带。

④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⑤城阙:城门两边的观楼。

译 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赏析】 由于孔子曾说过“《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经学家便将《诗经》的每首诗都套上“思无邪”的灵光圈,致使一部《诗经》竞成了儒家的道德教科书。

如本篇《子衿》,《毛诗序》认为“刺学校废也,乱世则学校不修焉”。孔颖达疏进一步解释说:“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

经三章皆陈留者责去者之辞也。”可是我们在诗中实在看不出什么“学校废”的迹象。

朱熹指出:“此亦淫奔之诗。”(《诗集传》)倒是看出这是男女相悦之辞,纠正了前人的曲解臆说。

这首诗写一个女子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全诗三章,采用倒叙手法。

前两章以“我”的口气自述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是以恋人的衣饰借代恋人。

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想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第三章点明地点,写她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来来回回地走个不停,觉得虽然只有一天不见面,却好像分别了三个月那么漫长。

近人吴闿生云:“旧评:前二章回环入妙,缠绵婉曲。末章变调。”

(《诗义会通》)虽道出此诗章法之妙,却还未得个中三昧。全诗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恋人时的焦灼万分的情状宛然如在目前。

这种艺术效果的获得,在于诗人在创作中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诗中表现这个女子的动作行为仅用“挑”、“达”二字,主要笔墨都用在刻划她的心理活动上,如前两章对恋人既全无音问、又不见影儿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独白。

两段埋怨之辞,以“纵我”与“子宁”对举,急盼之情中不无矜持之态,令人生出无限想像,可谓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可谓因夸以成状,沿饰而得奇。

心理描写手法,在后世文坛已发展得淋漓尽致,而上溯其源,本诗已开其先。所以钱钟书指出:“《子衿》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宁不来?’薄责己而厚望于人也。

已开后世小说言情心理描绘矣。”(《管锥编》) (陈如江)。

3.『诗经』里的"路"字的句子

采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

不遑启居,■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 [路] 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狁孔棘。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4.古诗中“路”的常见几种含义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2. 同本义 [road]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3.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人);路次(路途,途中);路村(因道路而形成的村落);路票(通行证);路货(在运输途中的货物);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要走远路,才知道马力的强弱;结交朋友长久,才知人心的善恶)

4. 路程;行程 [distance travelled;journey]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潜《桃花源记》

5. 引申为思想或行动的途径 [way;means]

登仕路。——清· 周容《芋老人传》

忠谏之路。——诸葛亮《出师表》

顾未有路。——《史记·魏公子列传》

6. 又如:路子(指门路)

7. 通“辂”。车 [carriage]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宣公十二年》

乘大路趋越席以养安。——《荀子·正论》

8. 又如:路车(古代诸侯乘坐的车子);路马(古代天子、诸侯所乘路车的马)

9. 君王居住的地方 [court]。如:路门(古代天子宫中最内的门);路寝(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路殿(天子诸侯的正殿)

10. 地区;方面;路线 [area;respect;line]

甘宁等三路战船,纵横水面。——《三国演义》

11. 又如:路塍(田埂)

12. 比喻权位 [power and authority]

夫子当路于齐。——《孟子·公孙丑》

13. 铁路 [railway;railroad]。如:路矿(铁路和矿山的合称);路员(铁路上的工作人员)

14. 种类;类型 [kind;type]。如:路数(指类型)

15. 宋元时行政区域名

都督诸路军马。——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烽火扬州路。—— 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16. 又如:路分(宋元时路制的区域范围)

〈动〉

1. 经过 [go through; pass]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show;become visible;reveal]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corrupt;ruin]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

1. 通“露”。裸露 [naked]。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big]。如:路弓(大弓

5.“路”在古文中的含义

路的诗文

虚中 【句】 待暖还须去,门前有路岐。(《夜坐》)

徐凝 【句】 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别白公》)

刘得仁 【句】 外家虽是帝,当路且无亲。(《读书志》)

施肩吾 【句】 出路船为脚,供官本是奴。(《赠盐官主人》)

鲍溶 【句】 万里岐路多,一身天地窄。(见张为《主客图》)

卢延让 【句】 云间闹铎骡驼至,雪里残骸虎拽来。(《蜀路》)

沈彬 【句】 九衢冠盖暗争路,四海干戈多异心。(《纪事》)

颜真卿 【七言小言联句】 长路迢遥吞吐丝。☆颜真卿蟭螟蚊睫察难知。☆皎然

任玠 【梦中和句】 故国路遥归去来(山叟),春风天远望不尽。(玠)

李昂 【宫中题】 辇路生春草,上林花发时。凭高何限意,无复侍臣知。

上官昭容 【游长宁公主流杯池二十五首】 懒步天台路,惟登地肺山。幽岩仙桂满,今日恣情攀。

聂夷中 【横吹曲辞·长安道】 此地无驻马,夜中犹走轮。所以路旁草,少于衣上尘。

戴叔伦 【相和歌辞·昭君词】 汉宫若远近,路在沙塞上。到死不得归,何人共南望。

李暇 【相和歌辞·怨诗三首】 别来花照路,别后露垂叶。歌舞须及时,如何坐悲妾。

张祜 【琴曲歌辞·昭君怨二首】 万里边城远,千山行路难。举头惟见月,何处是长安。

崔国辅 【杂曲歌辞·长乐少年行】 遗却珊瑚鞭,白马骄不行。章台折杨柳,春草路旁情。

刘禹锡 【杂曲歌辞·纪南歌】 风烟纪南城,尘土荆门路。天寒猎兽者,走上樊姬墓。

崔国辅 【杂曲歌辞·小长干曲】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

元稹 【杂曲歌辞·筑城曲五解】 筑城须努力,城高遮得贼。但恐贼路多,有城遮不得。

陈叔达 【初年】 和风起天路,严气消冰井。索索枝未柔,厌厌漏犹永。

王绩 【夜还东溪】 石苔应可践,丛枝幸易攀。青溪归路直,乘月夜歌还。

王绩 【山中别李处士】 为向东溪道,人来路渐赊。山中春酒熟,何处得停家。

卢照邻 【送二兄入蜀】 关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

张九龄 【答陆澧】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过。 在图论中,若链vi1,vi2,vi3……中的顶点都不同则称这条链为一条连接的路。

--------------------------------------------------------------------------------

通“略、落、露、潞”

略、落、路、露、潞----露即败义。《逸周书·皇门》:“自露厥家。”意谓:自败厥家。《管子·四时》:“国家乃路。”《吕氏春秋·不屈》:“土民罢潞。”《庄子·天地》:“无落吾事!”路、潞、落三字都同“露”,训败,即它们音义都相同。又《说文》:“略,经;略,经略土地也。”《小尔雅》:“略,界也。”相承以落为之,诸有界域皆日落。所谓村落、篱落、部落,皆古今通用语。两物之间亦日落,辽东人谓两山之间为山落子。故古书中落、略、路、露、潞五字,音义转辗相通。

6.一诗经采薇慢慢思乡路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表达了远征回家的战士的思乡之情.

赏析一: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赏析二: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猃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士出兵打败猃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