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扬州慢宋词

1.宋词 《扬州慢》

《扬州慢》是词牌名。南宋姜夔自制曲。双调,九十八字,押平声韵。

1、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扬州慢赵》赵以夫

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

看冰花翦翦,拥碎玉成球。

想长日、云阶伫立,太真肌骨,飞燕风流。

敛群芳、清丽精神,都付扬州。

雨窗数朵,梦惊回、天际香浮。

似阆苑花神,怜人冷落,骑鹤来游。

为问竹西风景,长空淡、烟水悠悠。

又黄昏,羌管孤城,吹起新愁。

3、《扬州慢·琼花》 郑觉斋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

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球。

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缇骑星流。

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

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

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

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2.姜夔的诗词有些什么特点

特点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比较少。

特点是辞句精炼,风格不庸俗。词藻较好!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

庆元中,姜夔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

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词心境多为忧郁凄凉,内容主要为表现忧国忧民,及自己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对当时南宋统治的黑暗局面的批判和无奈,自己年老多悲的苦楚,和对下层人民的同情……这主要是跟他自己的身世和所处的环境有关! 当时南宋政府腐败无能与金分道而治,人民多疾苦,朝内分庭而争,姜夔身为幕僚既无奈又无力,虽一心想报国力挺主战却未果。

3.宋词姜夔扬州慢

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译文淳熙年丙申月冬至这天,我经过扬州。夜雪初晴,放眼望去,全是荠草和麦子。

进入扬州,一片萧条,河水碧绿凄冷,天色渐晚,城中响起凄凉的号角。我内心悲凉,感慨于扬州城今昔的变化,于是自创了这支曲子。

千岩老人认为这首词有《黍离》的悲凉意蕴。扬州自古是淮南东路的名城,这里有著名游览胜地竹西亭,初到扬州我解鞍下马作停留。

当年那春风十里繁华街道,如今却是荞麦青青孤单可怜。自从金兵侵犯长江流域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古老的大树,都厌恶再提起那场可恶的战争。

临近黄昏凄清的号角已吹响,回荡在这座凄凉残破的空城。杜牧曾以优美的诗句把你赞赏,今若重来定会为你残破而惊。

纵使有豆蔻芳华的精工词采,纵有歌咏青楼一梦绝妙才能,也难抒写此刻深沉悲怆感情。二十四桥依然完好毫无损伤,桥下波心荡漾一弯冷月寂寞。

想那桥边红芍年年花叶繁荣,不知年年有谁欣赏为谁而生?注释⑴扬州慢:词牌名,又名《郎州慢》,上下阕,九十八字,平韵。此调为姜夔自度曲,后人多用以抒发怀古之思。

⑵淳熙丙申:淳熙三年(1176)。至日:冬至。

⑶维扬:即扬州(今属江苏)。⑷荠麦:荠菜和野生的麦。

弥望:满眼。⑸戍角:军营中发出的号角声。

⑹千岩老人:南宋诗人萧德藻,字东夫,自号千岩老人。姜夔曾跟他学诗,又是他的侄女婿。

黍离:《诗经·王风》篇名。据说周平王东迁后,周大夫经过西周故都,看见宗庙毁坏,尽为禾黍,彷徨不忍离去,就做了此诗。

后以“黍离”表示故国之思。⑺淮左名都:指扬州。

宋朝的行政区设有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扬州是淮南东路的首府,故称淮左名都。左,古人方位名,面朝南时,东为左,西为右。

名都,著名的都会。⑼解(xiè)鞍少驻初程:少驻,稍作停留;初程,初段行程。

⑽春风十里: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里用以借指扬州。

⑾胡马窥江:指金兵侵略长江流域地区,洗劫扬州。这里应指第二次洗劫扬州。

⑿废池乔木:废毁的池台。乔木:残存的古树。

二者都是乱后余物,表明城中荒芜,人烟萧条。⒀渐:向,到。

清角:凄清的号角声。⒁杜郎:即杜牧。

唐文宗大和七年到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俊赏:俊逸清赏。

钟嵘《诗品序》:“近彭城刘士章,俊赏才士。”⒂豆蔻:形容少女美艳。

豆蔻词工: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⒃青楼:妓院。

青楼梦好:杜牧《遣怀》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⒄二十四桥:扬州城内古桥,即吴家砖桥,也叫红药桥。

⒅红药:红芍药花,是扬州繁华时期的名花。

4.扬州慢的诗词赏析

楼主你好:

盛衰的对比总是能给人以心灵的震颤的。反差越大,对比就越强烈,其震撼效果也就越明显。姜夔的《扬州慢》就是如此。词的上阙一开始,就用“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来推介这一驰名天下之地——扬州,然而,收尾处却着“都在空城”句,原来的“名都”“佳处”一下变为一座“空城”,落差太大了;紧接着,以往歌舞升平如“春风十里”的扬州路,到而今只落得“荠麦弥望”,不堪入目;“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虽说是衬托,但对比的味道很浓,试想,连无生命的池沼树木都憎恶谈到“兵”了,何况人呢?下阙紧承上阕“空城”给人的震撼效果,以“俊赏”的“杜郎”也会被震惊起,写良辰美景无人赏识的荒凉之态,对比强烈,不由你不目瞪口呆。

5.姜夔比较好的诗词

姜夔的代表作不错哦 暗香 旧时月色。

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

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

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姜夔词选 01江梅引 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南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

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

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

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

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

02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03鹧鸪天 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颦,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04鹧鸪天 丁巳元日。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

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

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 05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06鹧鸪天 元夕不出。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悭梅小未教知。

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

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07鹧鸪天 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08鹧鸪天 十六夜出。 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凄凄。

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

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09杏花天影 丙午之冬,发沔口,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

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兰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

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10玉梅令(高平调) 石湖家自制此声,未有语实之,命予作。石湖宅南,隔河有圃曰苑村,梅开雪落,竹院深静,而石湖畏寒不出,故戏及之。

疏疏雪片,散入溪南苑。春寒锁、旧家亭馆。

有玉梅几树,背立怨东风,高花未吐,暗香已远。 公来领略,梅花能劝,花长好、愿公更健。

便揉春为酒,翦雪作新诗,拼一日、绕花千转。 11踏莎行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12浣溪沙 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雁怯重云不肯啼,画船愁过石塘西,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小梅应长亚门枝;一年灯火要人归。 13霓裳中序第一 丙午岁,留长沙,登祝融,因得其祠神之曲,曰黄帝盐、苏合香 。

又于乐工故书中得商调霓裳曲十八阕,皆虚谱无词。按沈氏乐律“霓裳道调”,此乃商调;乐天诗云“散序六阕”,此特两阕。

未知孰是?然音节闲雅,不类今曲。予不暇尽作,作中序一阕传于世。

予方羁游,感此古音,不自知其词之怨抑也。 亭皋正望极,乱落江莲归未得,多病却无气力。

况纨扇渐疏,罗衣初索。流光过隙,叹杏梁双燕如客。

人何在?一帘淡月,仿佛照颜色。 幽寂,乱蛩吟壁,动庾信清愁似织。

沉思年少浪迹,笛里关山,柳下坊陌。坠红无信 息,漫暗水涓涓溜碧。

漂零久,而今何意,醉卧酒垆侧! 14庆宫春 绍熙辛亥除夕,予别石湖归吴兴,雪后夜过垂虹,尝赋诗云:“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后五年冬,复与俞商卿、张平甫、朴翁自封禺同载诣梁溪,道经吴松,山寒天迥,云浪四合,中夕相呼步垂虹,星斗下垂,错杂渔火,朔吹凛凛,卮酒不能支,朴翁以衾自缠,犹相与行吟,因赋此阕,盖过旬涂稿乃定。

朴翁咎予无益,然意所耽不能自已也。平甫、商卿、朴翁皆工于诗,所出奇诡,予亦强追逐之。

此行既归,各得五十馀解。 双浆莼波,一蓑松雨,暮愁渐满空阔。

呼我盟鸥,翩翩欲下,背人还过木末。那回归去,荡云雪,孤舟夜发。

伤心重见,依约眉山,黛痕低压。 采香径里春寒,老子婆娑,自歌谁答。

垂虹西望,飘然引去,此兴平生难遏。酒醒波远,正凝想、明裆素袜。

如今安在,唯有栏杆,伴人一霎。 15齐天乐(黄钟宫) 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

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功父先成,辞甚美。

予裴徊末利花间,仰见秋月,顿起幽思,寻亦得此。蟋蟀,中都呼为促织,善斗。

好事者或以二三十万钱致一枚,镂象齿为楼观以贮之。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

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

曲曲屏山,夜凉独。

6.姜夔的“扬州慢”这首词有什么寓意

细读词序,姜夔好像初来扬州,“感慨今昔”一句,可以看出,令他“感慨”的并不是他亲自经历的 扬州“今昔”之变,而是一种将这座历史古城的埋在心底的繁华都市形象,与眼前的“芜城”之荒凉破 败的场景对比而产生的落差,将他的创作激情激发出来。

任何一个城市的历史都是通过历代文本 被记录下来,在后人的记忆中留下一笔,而不是通过其现实面貌得到保存的。 即使屡经兵火而犹存 的“古迹”,也是通过某种历史文本留在后人的记忆中,其本身并不“言语”。

对一个城市的历史兴衰 的感慨,常常是由通过某种文本而被后人所识读的历史记忆,与现实中这个城市的现时面貌之间的 对照所引起的。 姜夔这首词的主题及其展开形式将这一怀古思今的思想体现了出来。

当姜夔马不停蹄地奔向 扬州的路上,最起码那些他熟悉的关于扬州的诗歌——例如这首词一再提到的杜牧的诗句——已 经在他的思想意识中萦绕不去,已经在他看到扬州之前就先入为主地构成了他认知扬州的一种“阅 读理解”的“前见”。正因为杜牧诗中的扬州形象深深地刻于他的记忆,他才会对眼前的现实中“芜 城”之荒凉感到震惊,并因此哀从中来。

意味深长的是,我们发现,姜夔并不是特例,他的一位同时 代人,也有着和他相同的经历。洪迈(1123—1202年)在《容斋随笔》中有如此记载:“唐世盐铁转运 使在扬州,尽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 也。

杜牧之有‘春风十里珠帘’之句;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 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王建诗云‘夜市干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 晓闻’;徐凝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其盛可知矣。

”由姜夔而洪迈,该词所要表达 的主旨是“集体无意识”之文化记忆的历史内涵。 所谓“黍离之悲”,出自《诗经•王风•黍离》,周大夫经过西周旧都见满城禾黍离离,不由得作 诗以表示哀恸

和周大夫所见“彼黍离离”相似,诗人见到“荠麦弥望”,满目荒凉。 并且,宋王朝由 北宋而南宋,也类似于周王朝由西周而东周,国是大变。

“自胡马窥江去后”,扬州已成为南宋的边 城,数经兵火,早没有了先前的那种繁华。但是,扬州的衰变并不是开始于“胡马窥江”,即金兵南 侵。

上文所引洪迈《容斋随笔》有记载说:“自毕师铎、孙儒之乱,荡为丘墟。 杨行密复葺之,稍成壮 藩,又毁于显德。

本朝承平百七十年,尚不能及唐之什一,今日真可酸鼻也! ”于是词人于句中,把扬 州衰败的原因,有意含混地说成是因为“胡马窥江”,这与实际的历史是不符合的。然而,这正是这 首词的意旨所在,即立足于南宋来表达“黍离之悲”。

恰恰基于此,姜夔在扬州“感慨今昔”,比较了 扬州在当时和杜牧时代的不同,有意忽略远在“胡马窥江”之前扬州已经屡遭兵火之灾的历史事实。

7.古诗 扬州慢 全诗是什么

扬州慢

开放分类: 文学、诗词、扬州慢

词牌名。南宋姜夔自制曲。双调,九十八字,押平声韵。

扬州慢 ·姜夔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①名都,竹西②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③,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④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⑤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⑥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⑦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⑧年年知为谁生。

【注释】

①淮左:宋在苏北和江淮设淮南东路和淮南西路,淮南东路又称淮左。

②竹西:扬州城东一亭名,景色清幽。

③春风十里:借指昔日扬州的最繁华处。

④胡马窥江:1129年和1161年,金兵两次南下,扬州都遭惨 重破坏。这首词作于1176年。

⑤杜郎:唐朝诗人杜牧 ,他以在扬州诗酒清狂著称。

⑥青楼梦:杜牧《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⑦二十四桥:在扬州西郊,传说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

⑧桥边红药:二十四桥又名红药桥,桥边生红芍药。

[作者简介]

姜夔( 1155— 1221),字尧章,自号白石道人,鄱阳(今属江西)人。一生未仕,往来于湘、鄂、皖、苏、浙之间,与范成大、杨万里诸人相酬唱。精通音律,常作自度曲。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词》。

8.求姜夔的《扬州慢》

、简介:扬州慢,词牌名,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

另外还有赵以夫、郑觉斋等词人用过此调。 2、词牌简介:扬州慢,宋姜夔自度曲,见《白石道人歌曲》。

其词序云:“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

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入中吕宫(夹钟宫)。《词律》卷一五、《词谱》卷二六皆列姜夔所作《扬州慢·淮左名都》。

双调,九十八字,上片十句四平韵,下片九句四平韵。前片第四、五句及后片第三句皆上一、下四句法。

《词谱》列别体二种。 3、扬州慢词谱(宋姜夔) (双调九十八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九句四平韵) (前片) 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仄平平中仄,中中仄平平(韵)。仄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

仄平平、中仄中平,平仄平平(韵)。 (后片)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韵)。

仄中仄平平,中平中仄,中仄平平(韵)。仄仄中平平仄,平平仄、中仄平平(韵)。

仄中平平仄,中平中仄平平(韵)。 注:中:可平可仄 。

4、姜夔简介: (1155~1221)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

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

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

有《白石道人歌曲》。 四库全书提要:夔诗格高秀,为杨万里等所推,词亦精深华妙,尤善自度新腔,故音节文采,并冠一时。

另:姜夔交游多为名人,四诗翁其三多赏其诗词。应当是江湖诗风的奠基人之一,《江湖集》收其诗。

所作《诗说》多精至之论,严羽以前,无以为过。其词清空,《宋词通论》许为“南宋唯一的开山大师”。

有《白石词》、《白石诗集》、《续书谱》(书法)、等 姜夔(约1155~约1221) 扬州慢 中国宋代音乐家和词人。字尧章。

别号拈花惹草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童年失去父母,在汉阳的姐姐家,度过了青少年时期。他爱好音乐文学和书法。

成年后屡试不第,奔走四方,过着幕僚清客的生活。他有忧国忧民之心,对当时的政治表示不满,支持辛弃疾抗击金朝统治者的事业。

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白石路过曾擅金兵两次破坏的扬州,所见断井颓垣,使他感融万端,写出著名的《扬州慢》曲谱和歌词。合肥也被金兵蹂躏过,白石在那里写出《凄凉犯》,反映了“边城一片离索”的荒凉景象。

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真实的史料。白石一生处在矛盾的心情中不能自拔

他对自己的幕僚生活感到厌倦,却又处处依附统治集团,留恋那种狭隘空虚的生活,因此,忧郁凄凉便成了他的音乐和文学创作的特色。 扬州慢·十里春风,二分明月,蕊仙飞下琼楼 南宋宁宗元三年(1197),白石向朝廷进《大乐议》,论列古今乐制,提出整理宫廷音乐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他的著作《白石道人歌曲》中,保存下来的乐谱,有琴曲1首,《越九歌》10首,词调17首,共28首。琴曲《古怨》是减字谱,可弹奏;《越九歌》是律吕字谱,已经标明不同的音高;词调是工尺旁谱,流传中多有讹误之处,研究者对此有不同见解。

词调17曲中,除《醉吟商小品》和《霓裳中序第一》是传统大曲的摘篇,《玉梅令》是范成大的作品以外,其他词调都是白石自度曲。在自度曲中也可能有吸收民间音乐而加工改编的。

这17首歌曲是历史上重要乐种“词乐”的可靠实例,反映了当时作曲技巧的一个侧面。1949年后,近人杨荫浏在调查研究五台山《八大套》和西安鼓乐的基础上,重新整理白石旁谱,将它全部翻译出来,编成《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一书。

对此,其他学者也有不同的译法。 典范词作 扬州慢·淮左名都 【南宋】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2] 扬州慢·十里春风 【南宋】赵以夫 琼花唯扬州后土殿前一本。比聚八仙大率相类,而不同者有三: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微青,不同者一也。

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蕊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

友人折赠数枝,云移根自鄱阳之洪氏。赋而感之。

其调曰《扬州慢》。 十里春风,。

上一篇
宋词伤春
下一篇
20首宋词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