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偈六十九首》

宗门奥旨,造者还稀。
体用无私,随流得妙。
有时互为生,伴敲唱玄风。
有时对面藏,身难窥影迹。
要津把断,凡圣迷源。
利物垂慈,等閒入草。
作品赏析
这首诗,题目为“宗门奥旨”,是一首关于佛教禅宗的诗歌。通过描述禅宗的“体用无私,随流得妙”的特点,以及禅宗在引导众生时的方式方法,展示了禅宗的智慧和慈悲。 首句“宗门奥旨,造者还稀”,表明了禅宗的深奥宗旨难以理解,能够领悟的人并不多。这也反映了禅宗的独特性和神秘性。 “体用无私,随流得妙”,这是对禅宗教义的描述。禅宗强调的是“体用合一”,即体即用,用即体,无体无用,无用以体。这体现了禅宗的独特思维方式,即超越二元对立,超越自我与世界的界限,达到一种超越物质和精神的统一。而“随流得妙”则表明禅宗对于众生没有固定的教条,而是随流变化,灵活应对,这也是禅宗教义的一大特点。 “有时互为生,伴敲唱玄风”,这是对禅宗修行方式的描述。有时在修行过程中,众生和佛之间互相产生,伴随着悠扬的敲唱之声,这种修行方式充满了玄妙和神秘感。 “有时对面藏,身难窥影迹”,这是对禅宗在面对众生时的表现方式的描述。有时禅宗会隐藏在身边,让人难以察觉其存在和影子,这种隐藏并不是故意让人找不到,而是通过自己的存在引导他人自己找寻自我和真理。 “要津把断,凡圣迷源”,这句的含义在于把握关键的水源,断了困扰众生迷惑根源的要津。这里的“要津”是指关键的路口和水源,是解决众生的困扰和迷惑的关键所在。这表达了禅宗对于众生苦难的关心和慈悲。 “利物垂慈,等閒入草”,这句话是对禅宗慈悲行为的描绘。禅宗的“利物”就是用慈悲和智慧来引导众生走向真理,它像野草一样随处可见,不受地域、环境等限制。这句话体现了禅宗对众生的关爱和引导,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慈悲。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禅宗的特点、教义、修行方式、引导方式以及慈悲行为的描绘,展现了禅宗的智慧和慈悲。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禅宗的深深敬仰和对众生的关爱。
创作背景
《偈六十九首》是宋代诗僧释道宁创作的一组诗歌。这组诗歌的创作背景主要与佛教教义、修行实践以及宋代的文化环境相关。释道宁作为一名僧侣,他的诗歌多从佛教的视角出发,探讨生死、轮回、悟道等主题。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感悟。 在宋代,佛教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儒家、道家等思想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因此,释道宁的《偈六十九首》也可以视为宋代佛教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当时僧侣们的修行体悟和心境。 总的来说,《偈六十九首》是释道宁在佛教文化背景下,结合自身的修行体验和生活感悟而创作的诗歌集。
相关诗词
  • 1
    [宋]
    没弦琴韵,罕遇知音。
    无影林中,难寻足迹。
    同声同气,方辨端倪。
    不是当家,徒劳侧耳。
  • 2
    [宋]
    子只见风清月白,焉知洞里花香。
    曾看江上弄潮人,未闻爱水嫌波浪。
  • 3
    [宋]
    晷运推移,日南长至。
    分明一道恩光,照彻十方三世。
    全彰诸祖玄关,漏泄衲僧巴鼻。
    灵云刚道无疑,弥勒徒夸授记。
    争如李四张三,相贺街头巷尾。
    不是海印发光,亦非楞严三昧。
    林下高人,休要瞌睡。
    令余暗里笑舒眉,直是清风动天地。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