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蓦山溪·七旬相近》

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
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
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
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
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修身养性思想的诗歌。通过忘却尘世纷争,注重道德修养,追求清凉自在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真谛的理解和追求。 诗歌开头“七旬相近,正好忘尘世”一句,暗示着人生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应该忘却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这种忘却尘世的思想在道教和佛教中都有体现,旨在让人摆脱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接着,“世梦几时休,道德修、胜争薄利”一句,进一步表达了对于世俗纷扰的不屑一顾,认为道德修养胜过追逐薄利,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德思想。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反思。 “恩山爱海,火院镇烧身”一句,用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人世间的恩怨情仇和纷扰烦恼,如同火院烧身一样痛苦。而“闻身健,觅清凉,一任迷人毁”一句,则表达了作者追求身心健康、清凉自在的生活方式,不再被世俗所迷惑。 在下半部分,诗歌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身养性的理解和追求。“闲看三教,造化明周易”一句,表达了作者对于儒、释、道三教思想的融会贯通,以及对于自然规律和周易的理解和掌握。“达理妙通天,四相泯、无忧无喜”一句,则进一步体现了作者对于道教思想的领悟和实践,达到了通达事理、泯灭四相、无忧无喜的境界。 最后,“洞天高卧,自在炼真丹,他年去,上青霄,始现无为异”一句,表达了作者追求高卧洞天、自在炼丹的生活方式,最终将达到无为而异的境界。这种境界既体现了道教的修炼思想,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理解和追求。 综上所述,这首诗歌富有哲理性和修身养性思想,通过忘却尘世纷扰、注重道德修养、追求清凉自在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真谛的理解和追求。
创作背景
《蓦山溪·七旬相近》是元代道士刘处玄所作的一首词,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和思想有关。刘处玄是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他的作品多涉及道教思想和修行体验。《蓦山溪·七旬相近》这首词,从其内容来看,可能是作者在年近七旬时,对人生、修行和自然的感悟之作。 在道教思想中,七旬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代表着人生的一个阶段即将结束,进入下一个阶段。因此,这首词可能反映了作者在面对人生转折和修行过程中的一些思考和感悟。 同时,这首词也可能与作者的自然观察和对自然的感悟有关。词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和动物形象,可能都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体验到的,通过艺术加工而融入到作品中。 综上所述,《蓦山溪·七旬相近》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思想、修行体验以及对自然的感悟都有关。
相关诗词
  • 1
    [元]
    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黄菊绕东篱。
    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
    归,学取他渊明醉。
  • 2
    [明]
    边邑深隍嵌叠峰,土民食粟扣时舂。
    云山溪水常相合,烟树藤萝每自封。
    岭外瘴温鸣蟋蟀,海滨郁热显掞鳙。
    常思不律皆由此,数月朱颜别旧容。
  • 3
    [清]
    韶光最好,甚眉峰长聚。
    相劝乘船漾南浦。
    盼海棠簪后插到茶蘼,同梦里又是楝花风雨。
    桥东芳草岸,胜乐游原,勾队争看小蛮舞。
    雀舫曳疏帘,蛛网浮杯,但日日鸾箫吹度。
    听唱遍青春蓦山溪,待拆了歌台,放伊归去。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